12月23日,第十六届中国汽车年会以线上直播形式召开。此次年会主题为“韧性筑底 蓄力向新”,多位经济学家、行业专家、车企高管在云端畅谈行业新形势,把脉市场新机遇。
202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。国际关系、全球经济迎来百年未有之重大变局,身处其中的中国经济,面临的不确定性也随之攀升。从汽车产业发展的视角,诸多外部压力给产业逻辑及边界注入了新的变量因子。而在产业内部,持续多年的转型升级正值攻坚跃迁的重要关口。内外因素交织,汽车产业在整个经济社会中的分量与受关注度均得到空前提升。
“韧性”,成为本届中国汽车年会上多位与会嘉宾共同提到的一个词语,这传达出他们对于中国经济及汽车产业发展的信心。多位嘉宾认为,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023年里,中国汽车产业将不断蓄积能量,朝着全新的境界进发。
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认为,近年来在电动化、网联化、智能化发展大势,以及双碳战略指引下,我国汽车工业正在加速转型升级步伐,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。我国汽车工业为推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支撑,未来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、质量强国、交通强国、数字中国的过程中,我国汽车工业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,迫切需要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,围绕智能网联新生态,双碳战略,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体系建设等方面夯实产业基础,迎接汽车百年变局新局面的到来。
北京大学国际关系教授、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教授、南南学院研究办公室主任查道炯表示,跨国供应链具有动态性和不确定性,现在的国际分工格局下,产业链趋向于同盟化,原有的全球化合作逻辑受到冲击。在此背景下,要求中国跨国汽车企业需要更加关注所有管辖区的法律法规。在应对国际环境的变化时,有三个基本方法,一是储备,储备能源、粮食、矿产资源以及重要零部件;二是替代,发展自有核心技术,对抗恶意竞争;三是牵制,建立多边合作机制,进入全产品链发展模式,建立自身预警机制。
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薛正华指出,汽车金融的资产规模在逐年上涨,汽车金融大体上可以分为零售贷款和经销商贷款,一个面向C端,一个面向B端,这是本质的区别。从整个的汽车金融的贷款不良率、拨备率,以及覆盖率来看,行业整体形势发展向好,发债主体收益率比较可观。金融附着于产业发展,产业的变化必然会导致金融模式的变化。汽车领域产业端的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方向,会促使中国汽车金融向新的方向发展。
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、首席专家张永伟认为,中国汽车产业有两个重要的发展方向,基于这两个方向形成了两个系统性的工程。第一个发展方向是电动化,电动化的系统性就体现在汽车越来越与新能源结合在一起。第二个方向是智能化,基于智能化发展需要把汽车、道路和城市结合起来。推进一项系统性的工程,重在顶层谋划,贵在推进落地。目前,我国需要实现技术标准的协同,进行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,完善能源网、通讯网、算力网、定位网、感知网建设。这样,中国汽车产业在进入智能化发展的时候,才可以持续地,或者进一步地实现领先。
同时,岚图汽车CEO卢放,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马振山,合创汽车董事、联席总裁杨颖,能链智电创始人、CEO王阳,德赛西威执行副总裁杨勇等来自整车厂、供应链的企业高管从企业管理经营的实践出发,分享了他们对于产业及市场机遇的前瞻判断和真知灼见。
据悉,中国汽车年会由《经济观察报》主办,自2006年12月开始,已成功举办十六届。